- 发布日期:2025-06-25 19:13 点击次数:171
1426年,27岁的朱瞻基特地去监狱探望被囚禁的叔叔朱高煦。令他没想到的是,朱高煦竟然心生怨恨,竟趁朱瞻基不备,伸脚将他绊倒。愤怒的朱瞻基当即下令,命人搬来一只重达300斤的铜缸,将朱高煦彻底罩住,然后四周点燃了烈火,将他活活烤死。朱瞻基随后下令处决了朱高煦的十个儿子,并且连同相关的两千多名亲信,一并诛杀,六百多人被流放至荒凉之地。他的决定既是复仇,也宣示了自己的决心与力量。
当朱棣还是燕王时,某个夜晚,他在床上睡得正香,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。梦中,明太祖朱元璋将大圭亲自传授给他,而大圭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皇权。朱元璋将其交给他时,特意对他说:“将它传给你的孙子,能保证大明永世昌盛。”说完,朱元璋便悄然消失。正当朱棣还在回味这奇异的梦境时,一股尿意猛地袭来,将他从梦中惊醒。起身解决完生理需求后,他忽然听见长子朱高炽院中传来了婴儿的啼哭声。家中下人飞快跑进来,恭喜他迎来了一位孙子。
朱棣心中涌上一股莫名的喜悦,想着梦中的大圭,而此时他刚刚迎来了孙子,便急匆匆赶到高炽的院子。看到那个刚出生的小宝宝,瞬间停止哭泣,露出了天真灿烂的笑容。朱棣望着这个孙子,心头不由涌上一股亲切的感动,觉得他那小小的面庞分外英气勃勃,尤为像自己。更令他高兴的是,朱瞻基有着不凡的气质,他当场就宣称:“这个孩子,必定是大明的福星。”自此,朱瞻基便深得朱棣宠爱,成为了他心头的宝。
展开剩余76%朱棣的长子朱高炽天生体弱多病,尽管心地仁慈、宽厚待人,但始终不能获得父亲的完全认可。相反,朱棣对次子朱高煦的偏爱却日益加深,因为朱高煦能文能武,年轻时的风采让他不禁忆起自己年轻的模样。朱元璋在世时,虽然有封立长子的传统,但因为高炽的身体状况,朱棣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将继承皇位的目光转向了朱高煦。随着朱高煦逐渐展现出他出色的军事才能,朱棣甚至曾在私下对他说:“你大哥身体不好,我已经指望不上他了,你是我最得力的助手。”
尽管朱高煦表面上很高兴,但他内心却有了其他打算。深知自己的父亲更加看重自己,他开始考虑,如果自己努力,或许能取代哥哥成为继承人。这个念头一旦生根发芽,便开始悄悄地影响了他的行为。在得到父亲越来越多的夸奖后,朱高煦的野心愈发膨胀,他暗自觉得自己已经有了代替哥哥的可能性。
然而,朱高炽也察觉到了弟弟的心思。作为哥哥,他并不愿意争斗,但为了自己的家人,他知道如果不争,自己的一家恐怕就会被弟弟抛弃。因为他清楚朱高煦的为人,过于敏感且心狠手辣,如果弟弟得势,自己的妻儿甚至可能遭遇不幸。于是,朱高炽开始小心翼翼行事,生怕被弟弟找出把柄。
随着朱瞻基的逐步成长,朱高煦对其的威胁越来越大。朱棣虽然钟爱自己的次子朱高煦,但他心中始终没有忘记对孙子的宠爱,尤其是朱瞻基。看到越来越多的大臣建议封长子为太子,朱棣最终同意了这一提议,决定将皇位传给体弱多病的高炽。然而,随着自己的年龄逐渐增长,朱棣的权力开始面临威胁,因而他开始悄悄将重担交给了朱瞻基。
永乐九年,朱瞻基被正式封为皇太孙,这意味着他被当作继承人来培养。朱棣开始有意无意地将他带到身边,无论是巡视京城,还是征伐蒙古,朱瞻基几乎都在朱棣身旁。通过这些经历,他逐渐学会了许多关于治理国家的事情,渐渐地具备了作为君主的风范。
然而,朱高煦并未放弃,他暗中策划,试图通过篡位来夺回自己失去的机会。于是,朱瞻基的归来之路并非一帆风顺。就在他返回南京的途中,朱高煦派人截杀,幸好朱瞻基早有准备,最终安然回到南京。但朱瞻基知道,这个叔叔不能再容忍,他下令将朱高煦囚禁起来,特意去监视他。
在监牢中,朱高煦因为长期被囚禁而怒火中烧,他终于忍不住,趁朱瞻基不注意时伸出脚,将他绊倒。看到自己曾经的皇位对手摔倒,朱高煦忍不住冷笑,讥讽道:“你如今不过是位皇帝,又能如何?照样被我搞得狼狈不堪。”然而,朱瞻基已决定不再宽容,他愤怒地命人搬来那只重达300斤的铜缸。直到那巨大的铜缸罩住他,朱高煦才意识到自己将面临的命运。他惊慌失措,开始哭喊求饶,但朱瞻基冷酷无情,丝毫不为所动。
最终,朱高煦因无法忍受越来越高的温度,试图用力将铜缸推开,但毫无成功。见状,朱瞻基命人用棍子压住铜缸,最终朱高煦被活活烧死。朱高煦的十个儿子同样未能幸免,全部被处死,其他相关人士也惨遭清洗。朱瞻基的做法无疑昭示了帝王之怒。
为了让这一事件深刻警示天下,朱瞻基还亲自将此次亲叔叛乱的经过编纂成《东征记》,以此警告那些心怀不轨的亲族们。
发布于:天津市